首页  >  超算应用  >  地球科学

 地球科学 

平台介绍

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,涵盖了地球的内部结构、地表地貌、大气、海洋、水文、地质、气候、环境等多个领域。地球科学致力于理解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,探索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

本平台旨在助力大气学、海洋学、地质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,借助超级计算机对大气、海洋、地壳等各种活动进行建模和分析,包括地球系统模拟、天气气候模拟、地质地震模拟、宇宙粒子演化等应用。借助本平台,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,预测地球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,并为各类政策制定提供计算支持与科学依据。


技术特点

大气

研究模拟尺度从大到小一般分为全球大气循环,气候模拟,天气预报,城市空气污染以及气体泄漏与火灾。在模拟过程中,常采用FEM或FVM配合流体力学知识。部分软件需要定时输入实时数据作为边界条件。目前该分类软件按研究尺度从大到小大致有:CESM,WRF,COSMO,CMAQ,Fds。

海洋

对海洋的模拟尺度分为全球海洋、区域海洋、江河入海口。软件使用方法多为基于流体力学知识的FVM,采用非结构网格法建立网格。对海洋的模拟直接与我国多种经济行业相关,如:江河口疏浚,海港建设,潮汐能开发,海洋水体污染治理,渔业分布,洋流对气候影响,海冰对气候和航线的影响等。 目前该分类软件按研究尺度从大到小有:CESM,NEMO,HYCOM,FVCOM,ROMS,ELCIRC。

地质

研究模拟尺度从大到小粗略分为全球地质演化,区域地质构造,地质灾害,岩石物理。软件使用的方法大致为有限元法(FEM)或有限体积法(FVM)配合地质力学知识。目前该分类软件按研究尺度从大到小有:GPlates,MOVE,COMSOL Multiphysics,GeoStudio,FLAC。


典型案例 1 

深圳市气象局自2013年开始基于深圳超算的曙光6000超级计算机,部署国内首个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——深圳雷暴尺度集合预报系统。该系统覆盖泛华南地区,包含11个集合预报成员,最高分辨率为4公里,逐3小时运行一次,每天运行共8次,每次预报未来24小时的天气状况;逐小时提供暴雨、大风等集合预报产品供预报人员在业务中应用。为提高我市暴雨、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和能力提供技术支撑。目前雷暴尺度集合预报系统产品不仅用于支撑深圳天气预报业务,也共享给国家气象中心进行使用。

深圳超算中心为深圳市气象局提供了超过10,000核CPU资源专门用于支持气象预报工作的开展,确保了计算效率和优先权,协助气象局陆续推出了区域预报、台风预警路径预报、地质灾害以及积涝预警等创新服务。

001.png002.png
图 1 雷暴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图 2 广东地区2017-2019年前汛期24小时降水预报TS评分


典型案例 2 

深圳超算支持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,将高性能计算能力应用于海洋地质、环流、潮汐、环境与生态系统等海洋领域研究,对于发展海洋数值模拟技术,强化全球与区域气候变化研究能力、国家海洋安全环境预报、海洋灾害预警预测、海洋环境保护和“数字海洋”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。基于曙光6000超级计算机,完成南海及周边风浪耦合同化精细化数值预报与信息服务系统、海上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应急技术研发及示范等多个国家重大专项,建立了多个具有高空间分辨率、高计算负载的海洋大气模式。

003.png004.png
图 3 海洋大气模式-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图 4 海洋大气模式-全球海洋表层温度图


分类软件

分类软件名称版本免费开源/商业软件功能特点
数值天气预报WRF4.0免费开源天气预报

COMSOL Multiphysics


免费开源多物理场仿真,模拟地下水流动、地热传导等

注:平台支持各类主流地球科学应用软件的运行。

业务咨询及参观访问:0755-86576085    0755-86576086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大学城社区笃学路9号
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(深圳云计算中心)  ©2014  粤ICP备10220126号
微信公众号